第五百零四章 艾芬迪(1/2)

1694年10月12日,哈吉港,华夏东岸共和国驻欧全权特使蔡振国漫不经心地捻起一枚铸造完毕的第纳尔银币,看了起来。

银币是由哈吉铸币局铸造的。这家铸币局规模不大,但却是国家贵金属管理总局特别授权的三大海外铸币局之一(另外两个是大泊铸币局和第乌铸币局),不但可以按照本土下发的铸币计划铸造合法的东岸金银币,同时也可以承接外国政府的铸币业务。哈吉铸币局自成立以来还没有铸造过东岸法定货币,但奥斯曼帝国的新货币第纳尔却铸造了不少,足足有七百万之多,业务量可算是非常大了。

第纳尔与东岸元重量、成色一致,可一比一兑换,目前在奥斯曼帝国币值还是非常坚挺的,官员、商人、士兵、农夫都非常喜爱,一收到就藏到家中,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拿出来用,以至于市场上依旧充斥着五花八门、成色不一的各色货币,让人很是无语。

第纳尔银币无论面额大小,正面统一刻着苏莱曼大帝的头像,这似乎表明了土耳其人想要重新崛起的强烈欲望。只不过,如今看来他们的愿望是很难达成了,帝国依旧在不可抑制地衰败下去。你现在所能做的,不是让它重新焕发青春,而是如何延缓它的衰败速度。

蔡振国是在三天前乘船抵达哈吉港的,为的就是了解如今奥斯曼帝国的形势,毕竟很多事情光看报告是看不清楚的,还是实地考察一下比较好。

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奥斯曼帝国接连死了两位苏丹。先是苏莱曼二世因病去世,死因是肺水肿,死后由他的三弟艾哈迈德二世继位。但这个家伙运气也差,才当了两三年苏丹呢,就又因为国内外残酷的局势而忧心至死(此君历史上1695年才死)。现在继承苏丹大位的是穆斯塔法二世,今年刚满三十岁,不过看起来身体也不怎么好就是了。

连续两位苏丹的离世给东岸人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尤其是苏莱曼二世死后,继位的艾哈迈德二世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他经常更换身边的官员和太监,以防他们策划什么对自己不利的阴谋。而这些上层官员的变动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中下层官员的清洗,导致原先很多与东岸交好的官员下台,影响到了东岸人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为此,就连蔡振国也不得不站出来发声,劝告奥斯曼帝国适可而止,否则他们将重新考虑下一笔第纳尔贷款的发放。

应该说,经济制裁的大棒还是挺好用的。艾哈迈德二世即便心里再不耐烦,他也听东岸人的意见,虽然他否决了东岸人提议在科普鲁卢家族中另选一人担任大维齐,以补上不幸离世的法希尔·穆斯塔法大维齐空缺的做法——穆斯塔法大维齐在与奥地利人的战争中,不待鞑靼援军到来,便轻率大军离开坚固设防的贝尔格莱德,渡河追击奥地利军队,结果中伏身亡,让人惋惜。

穆斯塔法大维齐的阵亡,标志着土耳其人趁着奥地利主力陷于西线而发起的反攻行动的结束。在此之后,即便土耳其人屡屡调兵遣将,却总是无法取得突破,双方在多瑙河一线交手多次,却互有胜负,局面基本上陷入了僵持状态。

蔡振国对穆斯塔法大维齐的阵亡感到非常郁闷。在他看来,这个出身名门的宰相是奥斯曼帝国里难得的明白人,同时也在不断地推进改革。比如,他为了安定刚刚收复的很多巴尔干地区的人心,就下令返乡的**徒不得报复当地的塞尔维亚人,同时对躲避战乱回来的塞尔维亚人实施优待,返还他们的房子和财产,甚至还拨款修缮因为战争而被毁坏的房屋,做得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要知道塞尔维亚人可是异教徒呢。不过,这很显然会激起国内广大**徒阶层的不满,不过为了统战,也没办法了。

再比如,穆斯塔法大维齐为了解决送礼的陋习,就禁止高级官员们向苏丹进献礼物,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以身作则,鼓励下级官员们不要向高级官员送礼。不出意外,这又引起了包括苏丹在内的很多官员的不满,虽然大维齐的本意是为了肃清官场的腐败风气,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穆斯塔法大维齐同样没忘了在经济和军事领域进行改革。经济领域的改革主要依靠东岸人以及由东岸人培养的开明官员,这个不用多讲,目前在东岸贷款的帮助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军事领域的改革主要是裁汰大量依靠裙带关系进入军队系统的官员,提拔有能力的青年军官,为此还建立了多所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

军工厂的改革同样是重点,在东岸人的帮助下,穆斯塔法大维齐成功地在伊斯坦布尔郊区的马尔马拉海边建立了帝国军工总厂,同时还在萨洛尼卡、巴格达、开罗、贝尔格莱德、伊兹密尔等帝国重镇建立了分厂。除总厂外,所有分厂都交给地方商人承包经营,由商人们来负责为帝国制造军火,同时也为自己获取军事利益。应该说,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军工厂的生产效率,军品质量也有所提高,帝国的财政开支更是减少了很多,可谓是一举多得。但不可避免地,这种改革也触怒了很多既得利益阶层,他们不敢明着对受到军队拥护的穆斯塔法大维齐怎么样,但暗地里搞破坏的本事还是有的,这使得改革的红利被侵蚀了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