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突然到来的惊喜(1/2)
“申老大,你看到了吗?”
听到后座导航员的提醒,申普还使劲的揉了揉眼睛。
没错,那就是一艘航母!
这个惊喜,来得也太突然了,申普都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呢。
从甲板的大小,准确说是舰岛跟甲板的比例来判断,那是一艘“约克”级,而不是更大的“列克”级。
不过,这也足够了。
航母就在前方,距离还不到10千米。
大概是发现了从低空逼近的攻击机群,所以航母正快速转向,试图让侧舷的高射炮派上用场。
让申普倍感惊讶的地方,其实是附近不但没有护航战舰,连防空战斗机都没有。
航母就在那里,与攻击机群之间没有任何的阻挡。
最近的战舰在航母前方,隔着数千米。战舰上的高射炮正在猛烈开火,看上去像是一艘重巡洋舰。
纽兰舰队的防空战斗机去哪里了?
前方,也就是西北方向上有什么,是第21特混舰队的攻击机群,还是来自其他分队的水上飞机?
“申老大!?”
“招呼其他人,第4联队的跟着我上,第3联队的继续向前搜索。”
“是!”
在导航员开始呼叫联队里的其他中队长的时候,申普已经压下操纵杆,把飞行高度进一步降低到了100米以下。
后面,两个中队的“黄蜂”在接到命令后,已经向两侧散开,同时向高空飞去。
必须承认,周涌涛安排的战术很管用。
在收到了“龙兴”号发出的电报,怀疑纽兰战舰上有炮瞄雷达的消息之后,周涌涛专门告诉申普等飞行员,纽兰海军肯定已经装备了防空搜索雷达,能够在很远的距离上发现来袭敌机。
理由就是,炮瞄雷达的研制难度超过对空搜索雷达。
为此,周涌涛在安排战术的时候,格外强调了一点。
到达预定海域,准确说是离预定海域大概150千米,把飞行高度降低到500米以下,最好能控制在300米以下,由低空飞行性能更好的“飞鱼”在前面带路,“黄蜂”机群则滞后20到30千米。
只有低空飞行才能避开雷达。
在理论上,防空搜索雷达对在低空飞行的飞机,探测距离不超过50千米。要是天气不太好,甚至连40千米都达不到。
如果把飞行高度降到300米以下,甚至在进入目视范围前都不会被雷达探测到。
主要就是,海浪反射产生的干扰会掩盖战机反射的信号,因此防空搜索雷达很难发现低空飞行的敌机。
其实,这些早就得到了证实。
只要保持在超低空飞行,就有很大把握突破敌舰队的防空网。
当然,这对护航作战提出了挑战。
按照新的战术安排,战斗机也在后面,跟“黄蜂”一起飞行。
只有在突前的“飞鱼”在发现了敌机,发出召唤后,护航战斗机才能前出。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如果战斗机的性能不够好,尤其是速度,突前的“飞鱼”机群就会遭到防空战斗机的屠戮。
在“哮天”服役后,才能够采用这种护航战术。
总而言之,在逼近第16特混舰队的时候,第41特混舰队的机群都在低空飞行。
“飞鱼”机群突前,不止是因为“飞鱼”低空性能更好,还因为“飞鱼”的速度本来就最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