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这件事,陛下确实做错了(1/2)

朱元璋听完深感认同的同时后,也对雄英感觉非常震惊,其实空印这个案子,能看透是权力争夺这一点的人,非常之少。

当初空印案的时候,就有一个人上书说这件事,并言之凿凿的说空印无罪,因为这是大家公认的潜规则,想用法不责众来让他妥协。

那为何这些官员如此执着,因为空印,印的是钱粮税账,一但他妥协,那后果会非常之大,并且以后会让那些官员钻出更多空子来,并且以同样的理由来让他妥协,那皇权将会被一点点的蚕食架空。

“这个空印案,确实应该处置一些人,但我认为不是全部,因为人数太多了,只要抓几个大官杀鸡儆猴即可,恩威并施,在明令法典,你觉得呢?”

朱标看着朱英,此刻他内心的震惊丝毫不比老爷子少,他又何尝不知道权力争夺这一点,但是毕竟国家是需要这些人去运转的。

“嗯……”

朱英沉吟一会,便道:“你的考虑不无道理,但是这件事不能仁慈,洪武帝做的没问题。”

此话一出,朱元璋嘴角微微一弯,暗自窃喜的撇了旁边的在朱标一眼,彷佛再说:看到没,你儿子也支持咱,就你屁话多。

朱标注意到老爷子的那窃喜的表情,嘴角微微一抽,便问道:“虽然空印有欺君,结党营私,贪赃枉法之罪,但也情有可原。”

“地方上的钱粮税收账目数字,府必合省,省必合部,出入对错,全都由户部说了算,而户部于省之间的距离,近则三四千里,远则六七千里,一但有错,往返差不多都需要一年的时间,这是其一。”

“其二,我大明律确实没有明确规定空印的律法,其三,国家各个地方的官员,都是十年寒窗培养出来的,是我大明的必不可少的关节,少一个两个无所谓,但是少了一大批,那一个地方的运转就无法正常。”

“这三点你怎么看?”

朱标一连问出多个问题,可谓是直切痛点。

朱元璋无奈的看着朱标,就连他都承认这些,这也是当初两人争吵许久的问题,他目光转向朱英,想看看大孙有何看法。

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朱英谈了谈烟灰,淡笑道:“钱粮赋税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容不得一丝出错,不然就是米仓里破了个空,钻了只老鼠进去,短时间内看不出米少,但是时间长了,那问题就大了。”

“而且,地方官员连管辖内的账目都会出错,那么证明此人办事管理才能很差,把百姓交给这种官,不说造福一方,不搞得民不聊生都算不错的了。”

“其次,户部最后接收的同时,也有审查之责,不能审了,发现了问题,却不查,在放官员自行返回核实,这就会让那些人有机会做账,自己的账错了,却自己去改,这本身就是漏洞。”

朱英见两人若有所思的样子,笑了笑,继续道:“这第二点,我前面已经说了,这个案子已经脱离了普通的案件,而是上升到了权力的斗争,而且这是我大明律法的漏洞,虽然空印本身不犯法,但是有欺君之罪,所以他们依旧有罪。”

“而且也不能排除掉,有部分官员,真的在利用这个漏洞,贪赃枉法。”

“第三点,虽然那些官员都是十年寒窗出来的,但是下一批十年苦读的学子正在路上,不存在没人的说法,你认为无法运转,是因为官场人情化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结党营私风气严重,办任何事都需要人情世故。”

“只要把制度,法律,程序不断的细致化,不断的标准化,不断的完善化,就可以解,其实一个新官上任,两三个月就能熟悉政务,除非有人刻意为难。”

“况且,咱们现在皇帝,能力是很强的,少一批官,不会有什么影响,陛下都能自行处理那些空出来的政务。”

朱英说着,最后道:“一个国家的运转,是不容许出现了漏洞,却依旧坐视不理的。”

朱元璋听完这些话,高兴的猛吸一口雪茄,一团浓烟从口中突出,大孙说的就是他心里的想法,只不过当初跟老大争吵的时候,没有表达的这么清晰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