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小人物秦钟何以上了三回回目?他出场有何深意?(1/2)

秦钟,是宁国府"蓉大奶奶"秦可卿名义上的亲弟弟。因这层关系,他得以入贾府私塾义学念书;又因生的风流清雅,对了贾府少爷贾宝玉的胃口,与之成了密友,可以相伴一起求学玩耍。

由此,贫家子弟秦钟便有了青春年少时在贾府学习的一段短暂任性时光。

不过遗憾的是,秦钟的学业并没精进多少,反倒在贾府沾染了不少恶习,不仅在学堂里与同学香怜"弄眉挤眼",引发了书中第七回"嗔顽童茗烟闹书房"这样不堪回首的打架事件;还不体贴自己的姐姐,气得原本病中的秦可卿添了不少烦忧。姐姐秦可卿死后,又毫无丧姊之伤,安葬途中不仅欣欣然的调侃宝玉,还在停灵铁槛寺时与馒头庵的尼姑智能儿效行"云雨之事"。

后来智能儿进城来找秦钟,老父秦业发现后,得知秦钟完全学的是"精致的淘气",一怒之下,赶走了智能,痛打了秦钟一顿,自己也气得一命呜呼。

悔痛不已的秦钟不久也因病而亡。

老秦家三人就这样先后离世,成了文本中结局最悲催的一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配角秦钟还被曹公特别安排,醒目地上了三回回目。分别是:第七回"宴宁府宝玉会秦钟",第十五回"秦鲸卿得趣馒头庵"和第十六回"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这是何故?秦钟真有这么重要?难道他云烟似的短暂出场大有深意?

原来秦钟这个配角真不简单,他的谐音就是"情种",藏着很多隐秘之处,确与《红楼梦》男一号贾宝玉密切关联,实乃男性角色中的重要人物。

他原本出生于小宦家庭,父亲秦业只是工部名下的低级官员营缮郎,"宦囊羞涩";母亲又早亡,人丁不旺,家景并不好。秦钟又是老父五旬以上才得的唯一儿子,被视为家中最大的希望。

所以,秦业才东拼西凑凑齐二十四银子的"贽见礼",在抱养的女儿秦可卿协助之下,亲自带秦钟去拜见贾府私塾的贾代儒老师,以期秦钟能够在义学天天向上好好学习,将来可以一举高中出人头地光耀门楣。

哪知?乖巧的宝贝儿子秦钟竟是个绣花枕头,好看却不中用的"情种"。

他与贾宝玉成为密友后,不仅没有在义学好好念书,反而入了"皮肤滥淫"行列,与同样是"情种"的贾宝玉根本没有管住自己少不更事的情与欲,干了不少因情而生的荒唐事。

以致伤心失望的老父痛打了他,导致父子二人双双因此在悔痛中含悲离世。

这样的惨剧教训,其实有曹公在社会底层寻求救赎和希望之意,旨在告诉世人,纵然秦钟生性顽劣,但像秦业这样粗暴的教育孩子,与贾代儒管教孙子贾瑞一样必然走向极端,造成的悲剧也如出一辙,都不可取。

毕竟叛逆期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简单惩处,认为"棍棒之下无逆子"、"黄荆棍下出好人",还得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注重温情,通过哪把钥匙开哪把锁,找准教育方法才是最好的管教。

当然,这层意思只是明面上的。

曹公之所以不吝笔墨地详写秦钟,还把他醒目题点在三回回目上,目的在于强调秦钟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通过他不仅导出"焦大醉骂"、"众顽童大闹学堂"这些经典的情节,直指东府不干净,贾府义学一派乌烟瘴气;还暗示与他一样是"情种"的贾宝玉同样不谙世事,久困于情,最终的悲剧也就不可避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