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重甲步卒(2/2)

于硕点点头,“反正我设计的那东西,不需要钢材,熟铁就行了,实在不行,生铁也能将就。关键是要有足够的火药。”

“炼钢不是什么大问题。”两人身后传来的英语把他俩都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是胡新明从蒙古里出来了。

小胡把手中的册子递给高个子姑娘,让她还给杨大乖。

见那姑娘走远了,胡新明这才接着用英语说:“我手里有关于炼钢的资料,回头我们整理一下,应该有用,产量起码应该比现在靠着铁匠手打要高的多。至于说火药,现在只能靠各处搜集和买了,等打退了林丹汗的进攻,我们就得自己建火药厂了。”

于硕眼睛一亮:“草原上能建火药厂?”

胡新明给了个非常肯定的答案:“只要我们穿越的确实是地球上的内蒙古大草原,那么我就有办法建个火药厂,无论是硫磺还是硝石都不需要从外面弄进来。对了,张哥,你刚才说土默特部的骑兵披甲率不行,你难道是想弄一支重甲步兵?”

“为什么不弄?我们真的要训练一支步兵,肯定是要下血本的,不能刚上战场就损失过半。而且初战伤亡太大,士气会崩的,所以一定要尽可能提高他们的防护水平,起码要在三十步外抵挡的住蒙古骑兵的弓箭。”

胡新明点手叫过来一个站在远处的亲兵,让他取支箭给自己。

那名蒙古亲兵一脸蒙圈,但还是顺从的从撒袋里取出一支梅针箭递了过来。

胡新明接箭在手,把箭头展示给身边两人:“你们看,这是蒙古人常用的箭矢,他们叫梅针箭。”

“平头的啊?”于硕拿箭在手,这和他从各种影视剧中看到的古人用箭矢完全不同,不是什么三棱形,也不是什么锥形,而是没锋刃的平头?

张亦隆也是第一次见这种箭矢的实物,想了一会儿就马上明白了这里面的奥秘,“这种梅针箭在清代是标准的军用箭矢,号称能射穿皮甲和锁子甲,小于,你应该见过类似的设计。”

“我见过?”于硕仔细看了看箭尖端的平头部位,脑中忽的灵光一闪:“哈哈,我想起了,确实见过。这个设计和我用过的56-1式自动步枪的三棱刺刀头部是一个意思麻。”

“对,”张亦隆接过梅针箭,用手掂了一下:“本身上这种设计和三棱刺刀的尖端是平头是一个意思,都是靠着动能强行撕开肌体,造成更大的杀伤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蒙古复合角弓在近距离上发射时的动能也是相当惊人的。”

“那我就懂了,”于硕嘿嘿一笑:“要想提高对这种特化设计箭矢的防护能力,就不能像蒙古人现在这样穿皮甲或是皮网甲,而应该用鳞甲或是板甲。”

张亦隆点点头,自己确实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想要实现这种想法就需要先炼出钢来,否则用生铁冷锻工艺的话,产量太低,时间也太长。

胡新明的思维拓展速度是三人中最快的,他马上就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就算防护问题解决了,或者说改善了,那么攻击力不足的问题怎么办?我没在营地里见到步射用的弓箭。”

于硕同样点手把远方的一个蒙古亲兵叫过来,问了他几句,然后扭头对张亦隆说道:“他们说是有步射用弓的,只不过很少有人用就是了。”

张亦隆追问了一句:“为什么很少有人用?”

于硕把问题转述了过去,得到答案后对张亦隆说:“他说是因为平时用不上,后来也就没人带了,与其多带张用不上的弓,还不如多带几支箭呢。”

对于这个答案,张亦隆和胡新明都觉得太有道理了,自己竟无言以对。

于硕把蒙古亲兵打发走了,他也好奇的望向张亦隆:“昨天那位杨公公说用弩不太现实,我虽然觉得用现代钢材制造出来的弩肯定要比明军用过的要好,但我也觉得与其那样还不如直接用钢材制造火枪更合算。”

胡新明叹了口气:“制造火枪的问题不在于钢材,而在于火药和火绳,或是燧石,也就是说光有钢材是不行的。我之所以说想用钢弩,就是因为只要解决了弹簧钢的问题,钢弩的性能就有保证。昨天晚上我好好想了想,与其折腾弹簧钢,还真不如去给每个步兵配个钢板护胸。”

三人都陷入了沉默,重甲步卒确实是个好主意,但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其攻击力就变成了一个难题。

对于穿越三人组来说,最大的敌人实际上是时间,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制造出火绳枪甚至是燧发枪都不难,但想要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快速提升一支三五千人步卒的战斗力,选择范围就小多了。

于硕悠悠的自言自语了一句:“我们难不成要去制造长弓?”